香港一名身体健康、不沾烟酒的26岁男子,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,同时在夜间兼读硕士课程。由于工作量过大,每天只睡4小时,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,而突然死于办公室。
一位36岁白领,既无肥胖症,也没糖尿病,但是,每天连轴转地拼命工作,有一天,就在洽谈好一笔生意后,激动地握住对方的手时心脏病猝发而死亡。
我国肩负重任的科技工作者,长期劳累过度,常因负荷过重致死。据报道,近5年,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、教授共134人辞世,平均年龄仅仅53.3岁。
“过劳死”的概念是由日本学者最早提出的。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,是指“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,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,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,使血压升高、动脉硬化加剧,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”。
国际定义“过劳死”,是因为工作时间长、劳动强度加重、心理压力大、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,由于积重难返,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,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。
日本每年有1万多人因过劳猝死,另外因大脑疾病、心脏病死亡人数每年在30万以上,死者大部分与过度劳累有关。如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。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:冠心病、主动脉瘤、心瓣膜病、心肌病和脑出血。
引起过劳死的主要原因有重体力劳动;长时间加班、无休息日的工作、夜班等违反生理规律的劳动;因过重的责任压力、单身赴任、做不情愿的工作和不情愿的调转等产生的情绪方面的过重负担等。